“十年可以成就一座學城,百年才能變成學府。”廣州大學畢業的網友“Im允簡簡”在南方日報官方微博上寫道。
  儘管廣州大學城依然年輕,但經過十年建設,這個名叫小谷圍的小島,已經發展成國家一流大學園區,以其一流的規劃設計、硬件設施和生態環境蜚聲全國,被公認為“國內最好的大學城”。
  然而,它也和眾多國內大學城一樣,不可避免地遇到諸多“成長中的煩惱”: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創新集聚效應需儘快形成;偏在城市一隅,住在舊校區的老師仍要“走教”;“只見大學不見城”,醫療、老人服務、教育、社區服務設施方面建設相對滯後……
  這些看似令人煩惱的問題,卻正給予大學城發展提供了許多契機。面對現實問題,務實的廣東人不掩蓋、不迴避、不推脫,而是採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不斷去改進和完善,讓美麗的大學城進入第二個十年。
  2012年,廣州市“大學城提升計劃”提出目標,爭取用10年時間將廣州大學城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文化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建設成為“珠三角國際科技服務輻射核心、華南國際科技合作之窗、全球科技人才創業基地、國際智能生態文化新城”。
  十年,大學城的大榕樹已經根深葉茂。再有十年,廣州大學城會給我們怎樣的驚艷?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賴競超 畢嘉琪 通訊員 粵教宣 策劃統籌:戎明昌 陳楓
  四問大學城
  1
  優質教育資源如何共享?
  圖書已能互借,今後跨校選課學分互認
  【現狀】
  十年前,廣州大學城宣稱“沒有圍牆的大學”的一個重要構想是“聚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十年過去,現狀如何?
  “大學城科學文化方面的氛圍仍然有待提高。”今年讀大三的小雲(化名)上大學之前,就曾聽說大學城裡不同大學的學生可在不同學校選課,學分可以互通。但實際選課時卻發現大學城高校之間的選課信息並不透明。
  記者瞭解到,圖書互借、實驗室資源共享、一卡通互通等服務也是學子們期待最多資源共享項目。
  【最新進展】
  2012年12月通過的《實施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大學城提升方案”)提出:大學城近中遠三期任務目標,其中資源共享被列為首要目標之一。
  在教育資源共享方面,大學城提升計劃中明確:10大高校組成10校聯盟,統籌大學城教師授課、課程設置、學分互認、學術交流、設施設備共享等工作。此外,實驗室資源、優質公共課程、公共課學分跨校互認等方面也實現共享。
  兩年過去,圖書互借已率先實現。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去年9月23日,廣州大學城10校圖書館館際互借試運行服務正式開通,這意味著大學城10所大學的師生,除了享受本校圖書館圖書外,還可借到其他9校圖書館藏書,這受到了大學城10校廣大師生員工的熱烈歡迎。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實驗室資源共享與大學城優質公共課程共享也正在緊鑼密鼓推動中。廣東工業大學牽頭研究制定了“大學城高校實驗室共享實施方案”,正在搭建共享網絡平臺,部分高校已經開展實驗室資源共享工作,以多種方式開放高校實驗室。華南師範大學牽頭制定了“大學城高校優質公共課程共享實施方案”,正在完善跨校公共課程選課共享平臺,許多高校也承諾拿出自己的優質公共課程。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完善“大學城高校公共課學分跨校互認實施方案”,建立高校間公共課學分跨校互認機制,逐步實現大學城各高校間公共課程學分互認。此外還將開辦大學城名家講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為師生帶來更多精彩的學術講座、講壇、論壇。
  最受關註的莫過於跨校攻讀雙學位一項。根據大學城提升計劃,2016年底前,大學城將發揮高校多、學科齊的優勢,探討選拔部分優秀學生跨校學習多專業的新方式,滿足部分優秀學生的求知需求。
  2
  教師何時不再“走教”?
  將建6套保障房項目,提供6700套教師公租房
  【現狀】
  廣州大學城教職人員逾2萬人,但教師“走教”者居多。廣東某重點高校新聞系教師趙進(化名)至今已“走教”十年。他告訴記者,剛入大學城時,學校沒有為他這樣的年輕老師在大學城安排宿舍,每日在市區和大學城兩地往返。據瞭解,廣州大學城最初規劃曾安排了專門的教師住宅用地,但2008年開始,廣州市開始拍賣大學城地塊,使得該區域的房價迅速飆升。如今,大學城一手樓價格已經突破3萬元/平方米,大部分老師望樓興嘆。
  【最新進展】
  大學城提升計劃中,專門在大學城內部規划了大量的高校教師公租房,至少可以解決大學城1/3的教師居住問題。
  今年6月,廣州市規劃局正式公佈了《廣州大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大學城將新增6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以滿足各高校未來10年的發展需求,其中包括約6700套的教師公租房和一系列科研、教學設施。
  據南方日報今年7月報道,大學城及周邊正在建設和擬建的保障房項目有6個,建成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各高校教師的住房困難問題。
  據廣州市有關計劃,大學城教師周轉房位於小谷圍島大學城中心區南部和北部兩個地塊,以及大學城小谷圍島南岸的國際創新城起步區。其中,位於廣州大學城中軸線北區的14.6萬平方米公租房項目,距離地鐵大學城北站僅一步之遙,目前已經完成招標,將建1586套公租房,居住總人數預計達5000人。
  小谷圍島南岸的創新城起步區還可以提供保障房項目可提供約5200套,部分將供給大學城高校教師使用。
  記者還瞭解到,2011年開始,廣州市放開政策,允許單位自建公租房。幾年來,廣州很多高校躍躍欲試。而位於大學城南岸的新成員暨南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新校區,也已規劃建設了教師公租房。
  除了新建周轉房,盤活現有公租房也是一個思路。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大學城各高校已基本完成現有教師公租房的清理和整頓工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引用價格杠桿和退出機制,重新核算公租房成本,對有不同需求的青年教師收取差別化的租金,讓周轉房“轉”起來,值得借鑒。
  3
  公共設施配套如何更完善?
  將新添小學幼兒園,還建更多隧道、商場
  【現狀】
  “十年前大學城就像一座‘空城’,沒有超市,沒有摩的。除了步行、騎車外,大學城只有381路公交車。”回憶起與大學城的初識,趙進說。對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問題日益突顯的“吐槽”,代表了很多大學城師生的心聲。
  【最新進展】
  根據大學城提升計劃近期目標,與大學城島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配套已率先“破題”。記者獲悉,2010年廣大附中已經投入使用,廣州大學城首所配套的公辦小學——廣州大學附屬小學也於2013年9月開學。
  今年廣州市規劃局公佈的《廣州大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中,進一步完善了大學城的交通和商業配套。交通方面,新規划了兩條通往番禺洛溪和新造的隧道,以實現30分鐘到達天河、海珠、番禺等組團中心。公共交通方面,規劃提出將新增4座綜合換乘樞紐,新增全長14公里的新型有軌電車,新增5條校園內部公交環線。
  此外,已開工的地鐵七號線一期工程從廣州南站至大學城南站,分別與二、三、四號線換乘。七號線連接番禺區廣州南站—漢溪、大學城—高科技產業等重要組團,建成後,進一步完善大學城交通。
  商業配套方面,未來大學城將引進大型品牌連鎖超市和知名商業服務機構,增加大學城購物、娛樂等商務設施,建設大學城中華小吃一條街、步行街,引進適應師生消費的酒吧、咖啡廳、西餐廳,提升商業檔次和國際化水平。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曾撰文指出,大學城交通首先要考慮學生在城內學習、生活、娛樂的方便,因為他們才是大學城的主人。胡剛建議進一步拓展大學城的功能,使其逐步成為一個以高等教育為特色的城市綜合片區,增加文化、體育、娛樂、商業、辦公、科研等項目,容積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使大學城人氣興旺。
  4
  科技孵化能力如何提升?
  已建立校地聯盟,成為廣州國際創新城核心
  【現狀】
  廣州大學城建成伊始,人們曾期待它成為廣州的“硅谷”。十年間,城內10所高校人才聚集優勢愈發明顯,配套設施日益完善,高水平科研平臺紛紛落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相繼建成。但大學城科研配套設施不足、沒有孵化出高新科技企業等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
  【最新進展】
  隨著大學城提升計劃和廣州國際創新城規劃的出台,為這個擁有著“學、研、產、住一體化”的智慧島添上新的使命,更是為廣州“南拓”添加新引擎。大學城提升計劃提出重點建設“四大基地”——珠三角國際修學基地、產學研創新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大學城特色旅游基地。
  2013年4月,《廣州國際創新城南岸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根據規劃定位,廣州國際創新城將被打造成國家現代服務業國際創新園,以高教研發、科技服務、創新產業為主導功能;發展為國際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全球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一流的高等教育集聚區。這個被寄予厚望的10平方公里國際創新城起步區,正是以廣州大學城為核心,包括北翼的生物島、核心的大學城和南翼的南岸起步區、南村地區、化龍地區、國際展貿城,在空間結構上形成了“一核兩翼”。
  規劃初妝已現。作為大學城“創新之城”的重要功能,廣州校地協同創新聯盟已於2013年底成立。聯盟共有60多家成員單位,其中就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汽集團等科研“巨無霸”,以及伯明翰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海內外知名院所。毫無疑問,這將大大提升大學城的創新能力,也將給大學城10校學子提供大量的科研、實習和就業機會。
  據瞭解,為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吸引全球優秀青年人才到廣東創業,廣東共青團、廣東省學聯還專門建議廣州市政府,從大學城已有的配套設施中選取適用於大學生創業的場所,由政府出資、團委對接、園區管理、共同運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廣州國際大學生“創業谷”。
  鏈接
  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三大目標
  近期目標(2012年—2014年8月):為教職員工和居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提升大學城科技人文環境。
  中期目標(2014年9月—2016年底):優化提升大學城教育、商業、生活配套,建成教師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綠化水平。
  遠期目標(2017年—2022年底):成為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環境、擁有世界一流教學建築群的高校園區。
  專家視角
  廣州大學城提升計劃方案核心專家、中山大學教授袁奇峰:
  建立大學共同體
  “廣州大學城最理想的狀況是,若干年後由10所大學變成一所大學,成為中國的牛津或劍橋。”中山大學教授袁奇峰是參與大學城提升計劃方案前期調研的核心專家之一。他告訴記者,廣州大學城是全國同類大學城中是最成功的一個。下一步廣州大學城的優化提升,尤其要建立大學共同體。
  袁奇峰說,廣州大學城是廣州建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現在回頭看,大學城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比如學生交流、教師‘走教’、資源共享、課程互選以及學生和城市的關係,大學城與城市產業、創新的貢獻等等,這些正是未來優化提升的契機。”
  袁奇峰認為,廣州大學城完全可以率先垂範,通過一套共同治理的機制,建立大學社區,進而實現共同治理。而這就迫切需要在現有大學城管委會基礎上,建立更高層次和級別的大學共同治理聯盟或大學城業主委員會,對各個學校的資源實行統一的管理配置。
  “無論是大學共同體,還是大學城提升計劃,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尤其需要省市財政全力以赴地去投入。”袁奇峰說。
  網友祝福
  南方日報官微“致青春”欄目
  網友心中的大學城
  連日來,南方日報官方微博推出了#致青春——難忘的大學城時光#欄目,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評、點贊、轉載,也喚起了人們留在大學城的珍貴回憶。
  回憶篇——青春的美麗邂逅
  大學城的首屆進駐學生@阿_鵬_哥說:“10年前,大學城到處黃沙飄飄,到處是工地,綠化很少;那時出島坐公車等一趟車至少半小時;那時宿舍沒空調炎炎夏夜真難熬……”
  微博個人認證用戶@主持珊珊感慨道:“十年就這麼荏苒飛逝了……咱們04屆的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了!雖然十年前的大學城,設施各種不完備,生活各種艱苦,卻不知為何反倒成為我大學記憶里最濃墨重彩的一段時光,我們愛大學城,愛自己那段無可復刻的青春年少!”
  祝福篇——許一個最美的大學城
  網友@Im允簡簡為大學城獻歌一曲:“我將青春付給了你/將歲月留給我自己/我將生命付給了你/將孤獨留給我自己……一首《愛的箴言》,誠摯送給大學城。我將人生最青春的七年留給了大學城,把思考留給了我自己。十年可以成就一座學城,百年才能變成學府。願大學城青春延續,思想洶涌!”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實習生 冉傑  (原標題:第二個十年:讓智慧島更加國際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ykbpu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